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视角

文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好作品“走出去”当有信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24浏览次数:1059

全国人大代表、bob体育在线投注副院长廖昌永——  文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好作品走出去当有信心

  ■本报特派首席记者  张懿
  ■收视率之于作品,就像是GDP之于发展,不是不重要,但不能唯GDP,艺术家应该有那么一份承担
    
      无论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还是著名声乐艺术家,bob体育在线投注副院长廖昌永都希望为国家、为社会、为观众注入正能量。11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用一句话就弥合了自己的双重身份:收视率之于作品,就像是GDP之于发展,不是不重要,但不能唯GDP在谈到自己的价值观时,他说,为留下传世作品,艺术家特别应该有那么一份承担:承担孤独、承担压力、承担责任。如果能被历史书写,那是一种荣幸,但我们更愿意凭借自己的坚持,去书写历史。
    
用心打磨皇冠上的明珠
      两会期间,廖昌永一方面积极履职,同时也在参会间隙争分夺秒与北京专家见面,拿出他倾注全部心血排演的歌剧——上海三部曲之《一江春水》,让对方提提意见、把把关。
      《一江春水》是上海近年来最重要的原创歌剧之一。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廖昌永都与参加上海团审议的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这部歌剧。在去年10月上海国际艺术节成功首演后,它暂别舞台——在艺术上追求极致完美的廖昌永,启动了一轮大修
      廖昌永请来的评审团,包括了国内著名的剧作、导演、舞美、音乐评论、乐团、剧院等方方面面的专家。专家们的意见汇总起来,就是歌剧的上半场非常好,而下半场可以再完善。搜集到足够的意见后,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应邀对剧本进行了修订;在牺牲春节假期后,终于让廖昌永能够带着这修改后的第一稿来到北京。
      实际上,这部剧前后筹划了四五年。但廖昌永力争打造国内原创歌剧的精品、标杆,为此不惜冒着各种经济和社会压力,在首演后再拿一年时间打磨:艺术是一个遗憾的过程,创造精品就是一个跟自己反复较劲的过程。
    
承受孤独迎接时间的检验
排演一出精品歌剧最需要什么?廖昌永提到了很多:尊重艺术规律、凝聚人才、政府支持、多方协作,他甚至还坦言,一年来,为推动歌剧,他在自己本不那么熟悉的市场运作、版权管理、预算编制等方面都付出许多,收获许多。
但他最强调的是承受得起孤独
      廖昌永说得很实在——流行歌手唱一支歌,收入可能达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而《一江春水》这样的剧目,主创人员排练好几个月,没有任何费用;演出后,每演一场,每人收入仅300元:歌剧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行业,如果不是一份热爱,哪里会有这样一份坚持?
      廖昌永说,艺术家更重要的是让作品沉淀下文化价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许的确会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努力得不到足够认同;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收获回报。
      信心也来自大环境的向好。廖昌永说,现在很明显,乱花钱办的晚会少了,艺术创作基金多了:生态环境让大家都很受鼓舞。在此情况下,海外人才不断回归,本土人才争相冒尖,不断加固着艺术基础和厚度。特别是上海,《一江春水》能在上海出现,离不开社会多元投入机制的探索,也因为沪上汇聚了一批享誉国际乐团的音乐家和极有才华的青年演员:即便放到世界主要歌剧院,他们都不会输给别人。
    
用正能量表现国家精神
      廖昌永认同文艺作品多元、包容的特质,但他更希望能立足中国文化,表现国家精神和价值观: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始终传递出一种正能量。
      廖昌永说,如果说文艺是国家精神的支柱,那么艺术家就是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艺术中、生活中都做到最好。
      目前,除了《一江春水》,bob体育在线投注筹划的上海三部曲的另两部——《日出》和《家》近期都已立项;另一部原创剧、讲述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避难的《上海方舟》也已启动。廖昌永希望,几年后,中国歌剧精品能进入美国纽约大都会剧院、德国国家歌剧院等顶级殿堂,成为常备剧目:中国经济、政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也应该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立足于中国5000年历史与文化,加上这些年的艺术积累,廖昌永觉得质变就在眼前:我们有底气,也有信心,创造歌剧的中国学派。
    (本报北京311日专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