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bob体育在线投注学报)2015年第1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29浏览次数:14061

 纪念钱仁康先生百岁诞辰特别栏目

 

钱亦平:音乐分析 学海津梁——学习家父钱仁康先生怎样作分析

音乐各门类及音乐学各学科都无法摆脱分析,实证是音乐分析的首要。文章对于钱仁康先生作分析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归纳。

 

 

韩锺恩:钱仁康猜想并依此引发两个音乐学写作问题

钱仁康先生曾经想依照音乐的表现内容和范畴来梳理音乐的形式手法,甚至想到是否可能编纂一部相关的辞书。作者将这一设想称之为:“钱仁康猜想”,并以此讨论两个音乐学写作的问题:1.音响结构力描写;2.听感官实事表述。

 

 

洛秦:一位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理念的实践大师——论钱仁康宽广的研究领域、多元的学术理念、深厚的人文精神

认识和理解钱仁康先生的学术精神可以通过很多不同途径,学界有过不少论述。作者梳理和学习了钱仁康先生的研究中尚未引起大家关注而实质上是至关重要的领域——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思想的理念及其实践,来学习钱仁康先生高瞻的学术精神和博大的音乐人文思想。

 

 

赵维平:钱仁康先生的中国音乐研究——兼谈钱先生的学品与人品

钱仁康先生不仅在西方音乐的作品分析及史学研究领域成果卓著,对中国音乐的研究也造诣颇深。文章对钱先生的多篇中国音乐方面的论文进行解读。

 

 

孙国忠:钱仁康先生的西方音乐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钱仁康先生的一生是探究音乐艺术的“学术人生”,这其中也包括他对西方音乐“经典”在中国之普及的终生关注和亲历而为。钱先生在这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及其人文意义值得学人认真思考与好好学习。

 

 

钱仁平:“词语描绘”及其整体结构作用——钱仁康音乐文献导读之二

文章首先概述了钱仁康先生《“词语描绘”纵横谈》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为对象,引申、拓展分析了“词语描绘”的整体结构作用。文章最后简要进行了钱仁康先生“词语描绘”研究源流考。

 

 

郭树荟:让音乐成为理论阐释的始终——再读钱仁康先生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

在钱仁康先生百科全书式的文论中,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论文,有关于中国音乐的史料考释、中西音乐比较分析、传统乐学求证、民族器乐导赏等,文章聚焦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理论视域中,进行再次学习与认知。

 

 

王丹丹:赏乐美文 趣达雅致——记钱仁康先生的“音乐欣赏”研究

“音乐欣赏”是钱仁康先生孜矻耕耘一生、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研究领域。选题立意之“趣味”,分析解读之“通达”,语言辞藻之“文雅”,标题篇目之“精致”,是钱仁康先生音乐欣赏文论的特点,亦是他的文论引人入胜之处。

 

 

何平:音乐“钱学”研究中的钱仁康教学

钱仁康教学是钱学研究的一部分,为后人的研究生专题研究性教学,树立了可供参照的标杆。博学的视野,是钱仁康教学的根基;勤学的“好笔头”,是钱仁康教学的“旁引”;专一的“查根问底”,是钱仁康教学权威之所在。

 

 

 

历史·传统

——第16届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专栏

 

樊祖荫  王硕: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多声乐器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以多管、多弦为构造特征的乐器具备演奏多声的可能性。不同构造的乐器在多声构成方式上既有自身的特点,又在客观条件上具有形成多声的共性。文章即是对多声乐器的构造和多声原理的探究与综述。

 

 

张伯瑜:进入到局内人的音乐制造的思维之中——音乐本体的认知分析

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本体分析能否避免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以局内音乐文化的构成方式和局内人思维方式来分析非西方音乐中的研究对象,由此而形成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双重视角?怎样才能形成局内人思维方式下的音乐分析?

 

 

钱茸:面对中国“乡韵”——再谈唱词音声解析的重要性

该文在宏观背景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强调了唱词音声解析是探究“乡韵”,即音乐中的地域性音乐成分(具有受方言音声影响的地域性腔词音声形态)的核心认知环节。

 

 

杨晓:一个传统、一套知识及其研究的一种学术表述——侗族“大歌传统”研究又十年(20032013

文章不仅关照学术界构建了何种大歌知识,更对近十年来“大歌传统”的学术书写本身进行不同层面的表述分析与解读。

 

 

胡斌:“大学科”语境下音乐人类学的学科属性再思考——兼及对学科命名问题的讨论

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语境下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本土化讨论及学科命名问题进行梳理,以之作为音乐人类学学科属性等相关问题讨论的参考,并对音乐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命名进行新的思考。

 

 

分析·研究

 

陈应时:论《隋唐燕乐调研究》新见之一 ——燕乐调之性质

林谦三著《隋唐燕乐调研究》一书,提出了与前人研究不同的“调之性质”“调名之由来”和“调律之高度”三项新见。文章对三项新见之一的“燕乐调之性质”试作评论。

 

 

李晓龙  王小盾:从《旧五代史乐志》看音乐文献的校勘

《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本史书,从音乐文献校勘学的角度看,其中乐志具有典型意义。作者提出,可以通过这一个案观察到音乐文献校勘学的三个要点。

 

 

觉嘎:藏族传统音乐的分类和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信息和人文知识

藏族传统音乐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是重要的艺术成就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信息和人文知识。

 

 

 

读书·乐评

 

戴嘉枋:陈聆群先生和他的《八十回望》

作者回顾了早年与陈聆群先生的相处,并通过《八十回望》的阅读,加深了对陈聆群先生其人、其学问的进一步认识。

 

 

居其宏:严肃史家在反思求索中的自我考问——陈聆群教授《八十回望》读后

作者认为《八十回望》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宏富,史料珍贵且反思痛切,文字素朴然内力深厚,因此足可堪称是一部很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口述音乐史和回忆录。并以“严肃史家在反思求索中的自我考问”为题来概括《八十回望》的主要学术品格。

 

 

张振涛:盲言盲音——书评二则

文章系作者对山西“盲人宣传队”的记录者刘红庆新出版的《向天而歌》再版本及《向天而歌又十年》两书饱含深情的书评。

 

 

孙晓辉:博弋钩沉 存史致远——《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书评兼及《民国音乐文献集成》编纂

文章认为《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建设学科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成果之一,并建议从“存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下引领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高度,在该书基础上进一步普查、增补编辑《民国音乐文献集成》。

 

 

夏滟洲:唐代乐史:学科反思与研究方向——从王小盾《隋唐音乐及其周边》说起

文章从王小盾唐代乐史研究引得,认为创新唐代乐史研究方法,既要注重微观上音乐文献学中的唐代乐史史料开拓,又要重视宏观上唐代音乐现象本身反映出的社会互动关系,还要从民族音乐学上注意唐代音乐现象与同类文化事项之间的投射对应。

 

 

孙红杰:史识、乐养、人文——评菲利普·唐斯《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

文章以菲利普·唐斯的《古典音乐》为评述对象,着力考察了作者在处理音乐史三个核心对象:史实、音乐、人文时的方法、特色与功力,以及在对待“历史”与“艺术”这一固有矛盾时的策略和表现。

 

 

段劲楠: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音乐流散写作——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评郑苏《流散诉求》

文章一方面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结合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理论中独具特色的方面,对郑苏所做的流散研究案例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则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翻译实践谈论了自己的观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