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院作曲教授集体亮相“上音众乐”星期音乐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9-26浏览次数:14775

9月15日下午,“上音众乐”星期音乐会迎来了本学期开场音乐会。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家们集体亮相“上音众乐”,为上海的爱乐者带来学术含量很高的一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bob体育在线投注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瑞,总会计师张佳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叶小纲、郭文景、贾国平、郝维亚,上音作曲系负责人叶国辉、温德青等出席音乐会。

“来自北方的声音——中央音乐学院教师作品音乐会”也是我院作曲系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首次学术交流音乐会,是第11届上海当代音乐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场音乐会共6首曲目,其中两首为此次音乐会专门创作:叶小纲的弦乐钢琴四重奏《蔓萝》(为长笛、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而作);贾国平的《时空的涟漪Ⅱ》(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而作);秦文琛的《琵琶辞》琵琶独奏;唐建平的《啐啄》为弦乐四重奏而作;郝维亚的《欢欣》为长笛独奏而作(世界首演);郭文景:《随想曲》为室内乐而作(世界首演)。

在每首曲目演出前,作曲家们亲自登台,为观众作导赏,极大地接近与观众的距离,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作品。现场人数爆棚,但观众很是专业,掌声处非常热烈,而欣赏时寂静无声,连作品精微之处的表达都能充分领略。音乐会结束后,主办方组织的作曲家签名活动,受到观众追捧,现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中央院的作曲家感叹,上海的观众真是太棒了!


【冲淡】


“冲淡”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和“雄浑”两相并列的一类重要诗境,简单来说,“雄浑”之美刚中有柔,“冲淡”则柔中有刚,冲和淡远,优游不迫,与本场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颇为契合。叶小纲先生的这首《蔓萝》以描绘一种南方热带植物为饵,实则表达作曲家对植物根系下的土地之情怀,这份情怀隐匿于一种普世性的审美之下,即便由荷兰新欧洲乐团来演绎,也丝毫不会感受到西方演奏与中国音乐表意上的隔阂,这种自然的平衡令人神往。

 

【洗炼】


 《时空的涟漪Ⅱ》素材来源于“中国天眼”收到的脉冲星信号,显然这是一种音响效果极其“匮乏”的声音材料,贾国平先生也在现场坦言将“重复”作为创作的第一要素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可喜的是,这部作品成功赋予了“重复”深层次的含义,以极其洗炼的手法阐释了“重复即生长”的意义指向。

 

【飘逸】


 秦文琛先生一直致力于对中国民乐新音响的挖掘,这种挖掘往往来自于纯熟经验的想象力,《琵琶辞》这部作品便几乎完成了在琵琶上演奏泛音的全部想象。音乐在技术要求极高的演奏基础之上,于虚实相间的泛音、实音以及偶尔加入的空弦散音之中肆意飘逸。

 

【实境】


 “啐”是小鸡孵化之时,在鸡蛋中的吮声,母鸡啄壳欲令它破壳而出,则是“啄”。唐建平先生的这部作品着重于乐器之间的整合以及材料间的统一,所谓“啐啄”实景,即是“里应外合”,作曲家以充分的层叠变化表现其间的互动关系。

 

【委曲】


 

 “委曲”表现为“委婉曲折”,没有固定的格式且不受某一形体的拘束,随物赋形。郝维亚先生借鉴中国竹笛的元素创作这部长笛独奏曲《欢欣》,全曲跳脱于常见的逻辑建构,而是采用音色叙事的手法,留给听众空间和自由以遐想。

 

【清奇】


 

当代音乐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若让郭文景先生回答,答案或许是一种仅供审美愉悦的声音。看似简单,实则是一种力图于接近声音本有形式的思考。此次带来的世界首演作品《随想曲》即是作曲家对此种思考的实践与探索,剥离所谓“词汇的魔力”,仅用声音进行个性发声,各种语汇的自如切换,一切都是如此引人入胜。

当代音乐的融汇与碰撞在这里回响,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灵感、极致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2018学年“上音众乐”星期音乐会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用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给予观众陶冶。

 

撰稿:孙懿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