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bob体育在线投注学报)2020年第3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4-20浏览次数:3107

音乐表演理论与音乐表演研究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续六)


萧  梅   表演者:在历史与当下的十字路口——兼论传统的演释与演释的传统/6
聚焦于表演者与表演实践的认知系统,在以乐人“奏唱及表演活化”为核心的存在方式,注重过程、动态、功能的整体音乐观中,重思中国传统音乐在历时性中所养育的“述作互动”之演释传统,并借助菲利普·博尔曼相关史诗论述的读解,通过“审美地势学”,从新思考在历史与当下的十字路口,传统音乐的当代性。

 

郭克俭   豫剧演唱曲调性润腔技巧分析/23
曲调润腔是豫剧演唱中最为普遍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音调润腔、节奏润腔和装饰润腔三种类型,豫剧艺人的舞台演唱艺术实践中无不大量运用音调的变化来端正语言声调、美化唱腔乐韵、突出韵致趣味和彰显风格个性,使声腔音乐表现出朴质醇厚的人文情感、浓郁自然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独特的地方风味。

 

杨  赛   古谱诗词表演情感论/38
情感是古谱诗词表演的首要因素,是联系古谱与诗词的桥梁,是歌者与乐者、作者、言者、听者合体的粘合剂。歌者要通过经典诗词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陶冶悲天悯人的情操。歌者要将情感渗透到每一个意境中,提高想象力,实现情感与语感、乐感、美感的完美统一。

 

邹  彦   作为声音的乐谱——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导言 /46
关于西方音乐自古典时期以来各类乐谱及其声音实现问题的探讨,应从以读者为中心的思路出发,不能因存在主观因素而否定“演奏-教学”刊本,过分依赖“原典版”的思想需加以修正。

 

冯效刚   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之途/57
中国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迄今已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其成果卓著,但问题也明显。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吸取当代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尤其是演奏技术与技巧生成原理问题和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问题。


历史·文化


蔡良玉 梁茂春   从威克斯《日记》看齐尔品在中国——纪念齐尔品诞生120周年/68
齐尔品的前妻路易欣·威克斯四本珍贵的《日记》提供了许多关于齐尔品1934年至1937年间四次到中国的珍稀资料和照片。这些新史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齐尔品在华经历以及齐尔品对中国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透过这四本《日记》,也可看出当时的威克斯全力资助齐尔品,为她的丈夫做了他喜欢做的一切。

 

明  言   近代“局内”意识第一人——青年李叔同民间音乐采风事迹寻思/80
青年时代李叔同与他同时代青年才俊所不同的是,他深刻地意识到:传播新思想、新理念,必须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音乐的自身艺术魅力。他本着“乐失求诸野”的觉悟,将自己的眼光落在了活跃在上海的乐籍群体身上。他的这种做法,使得李叔同成为近代中国音乐历史上第一位以“局内人”的意识进行传统音乐的采风实践者。

 

韩  斌 蔡佳倩   艺声唱片早期业务活动管窥——基于中国唱片1955~1958年档案的观察/88
艺声唱片公司,是新中国在香港开辟的一个重要文化窗口,旨在以中国唱片厂录制的唱片为基础,通过重新选编、包装,打造一个向港澳与海外市场销售的唱片品牌。艺声唱片具有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编辑方针,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海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文革   丝路双声音乐及其文化阐释/104
流行于西亚、中亚与中国的人声双声、人-器双声、器乐双声的共性特点为:循环呼吸、“公-母”相称、与神话伴生、依存于宗教仪式。双声乐器形态的历时演变与神话中神的形象演变,一起承担对于神话意义的解释功能。

 

分析·研究


冯  磊   曲式与作品分析中的历史观/117
曲式学中的各曲式类型都是在西方音乐发展到古典时期产生的,因此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曲式原则在教学和研究中需要特别予以强调。只有总结出古典音乐作品中最基本且具有共性的曲式原则,才能在明确分类的基础上灵活判断“共性写作时期”音乐作品的曲式类型及其原则。

 

蔡际洲 刘  曦   琴曲《流水》演奏版本比较/127 
琴曲《流水》在不同琴家那里呈现出不同风格。丁承运版“中正平和,苍古遒远”,龚一版传统与现代并存,东方与西方并蓄,吴文光版保留了传统走手音的“进复”“退复”等诸多古琴演奏风格,但又靠近现代音乐的演奏特点。三位琴家的风格各有侧重,各美其美。此为借助频谱方法并选择音高、节奏、力度、音色四个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结果。

 

王旭青   数理逻辑与音乐结构观的重构——当代西方音乐创作与音乐分析的重要趋向/139
当代音乐创作和分析理论均重视数理逻辑。这一现象的产生与音乐自身的“科学主义”倾向、后现代性主义音乐思潮之间存在关联。作为一种跨系统间产生的交互指涉的力量,对当下音乐创作和分析理论带来推动与挑战。

 

陈  晖   试论发展性变奏技法与变奏曲体裁-形式的逻辑矛盾——以勃拉姆斯的钢琴变奏曲为例/148
“发展性变奏”被公认为勃拉姆斯音乐语言机制中最为独特的一种技法。勃拉姆斯的交响曲、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室内乐、歌曲创作都运用了这一技法,唯独其钢琴变奏曲创作例外。其《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就体现出“发展性变奏”与“变奏曲体裁-形式”之间的深层逻辑矛盾。


思维·观念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特色栏目)


刘  航   名著改编与百年中国歌剧——兼谈歌剧的文化意蕴与思想深度/158
名著改编剧在百年中国歌剧中屈指可数。名著改编歌剧需保持原著基本叙事、人物关系、题材内容,还需根据歌剧特点,构建戏剧结构、确立叙事主线、放大心理时空、挖掘潜在角色、摘取重要语言、选择特定场景,更要体现原著的文化意蕴和思想深度。

 

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 著  余丹红 译   卡尔·奥尔夫的“原本性”概念阐释——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同行而作/169
奥尔夫在最深刻的思考基础上使用了“原本性”概念,但对奥尔夫这个词汇的准确定义还需要全面、开放地进行相关性研究。假设奥尔夫不想使人们狭义地理解人类和音乐的“原本性”本质,他想要的是——类似古希腊哲学家们——使后继者越来越多地从他如此富有启发性的思想里受益,其思想的核心是:万物存在的本质以及音乐的本体论原理。

 

詹姆士·斯塔克 著  汪晓庆 译   美声探索/179
詹姆士·斯塔克高度概括了“美声”所具有的广泛适应性和延展性,以及美声教学法的衍进历史和代表性的观点,并指出运用现代嗓音科学对传统的美声歌唱理念进行验证的意义。

 

许 洁   江 俊   自闭症者音乐能力研究——音乐治疗学的新领域/186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行为刻板以及兴趣狭窄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研究表明,音乐是治疗自闭症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其治疗的有效性却却取决于自闭症者特殊的音乐能力,比如旋律知觉、音乐记忆以及音乐情绪知觉和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