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bob体育在线投注学报)2021年第4期

发布者:李诗原发布时间:2022-03-10浏览次数:1607

中国音乐史学基本问题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11 


洛秦:论城市音乐研究的“四维性”理论与实践——再释“音乐上海学”的内涵与外延

以“音乐上海学”为案例,通过城市音乐研究中的“四维性”——地方性及其标志性、区域性及其集聚力、跨区域性及其辐射力、国际性及其影响力,讨论了城市音乐研究中的不同学理范畴。指出“音乐上海学”的论题超越了“地方性知识”,成为在国际文化语境中的中国音乐现代性转型问题探讨的重要领域。

 

汤亚汀:上海巴格达犹太社群的音乐视域——《以色列传讯报》(1904191019181938)初步研究(2

《以色列传讯报》办报初期至1938年可划分为三个时段,即办报初期(19041910);办报中期(1918—1933);办报后期(1933—1938)。从这些有关音乐的报道里,可以窥见上海巴格达犹太社群的音乐生活的特色及其音乐观念的概貌——从中也可窥见租界音乐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今后进一步的上海犹太音乐史方面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胡斌:城市与传统:从《申报》琴学史料看近现代上海城市社会与古琴文化的结构过程

城市通过吸纳传统文化元素进而塑造己身,传统则以城市化方式得以发展延续。近代上海城市与古琴文化在文化空间、文化再生产及意义生成等问题上所反映出的互融与冲突,都展现了城市社会与古琴文化之间的动态结构过程。《申报》琴学史料不仅记述了这一结构过程,也为上海近现代琴史叙事本身提供了结构化逻辑。

 

黄婉:心痕·流壑:当代上海多元族群的跨国作乐与情感研究

立足音乐上海学及离散音乐研究,对话人类学范式下的“情感转向”理论与相关后现代观念,讨论族群如何因应跨国文化差异和权力关系,以开放而非解决的多元共情和“转译”方式,在“碎片化”音乐景观与作乐实践中,流动生成乡愁、失落和“跨国为家”的多元情感话语与叙事,推动音乐传统的跨国“延续”与别样繁荣。

 

张延莉:城市音乐研究的区域化探索——以多点田野考察方式观照评弹生态研究

城市音乐研究的中国实践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及学术群体,随着城市发展的区域化倾向,结合城市音乐研究与区域音乐研究现状,以“城市语境下评弹生态研究”个案,从研究对象自身特点出发,以多点田野考察方式观照评弹生态,试图探索城市音乐研究区域化的路径

 

思维·观念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特色栏目) 


郭克俭、陈杭瑞:周传瑛昆生演唱艺术体系探赜

60年昆剧艺术生涯,周传瑛艺术造诣精深、舞台经验丰富,演唱表演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其行腔咬字凿实,念白高亢有力,注重顿挫的节奏感;表演巧妙化用戏曲表演程式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生动。60昆坛守望,周传瑛承传南昆精华、锐意进取,形成了唱做俱佳、儒雅清逸、出神入化的南昆浙派生行舞台表演艺术体系。

 

威廉·罗伊、蒂莫西·多德著,李小诺、王莹晨、赵钰茜译:何为音乐中的社会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什么是音乐?个人和群体如何使用音乐?音乐的集体创作是如何实现的?音乐如何与更广泛的社会差异相联系,尤其是阶级、种族和性别?通过回答这些问题,音乐为所有社会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引人入胜的话题——从互动的微观基础到不平等的宏观动态。


  月、张 玄:交响合唱《江城子》的人文意涵与音乐修辞——兼论“响晕”概念在交响修辞中的美学意义

陈其钢的交响合唱《江城子》通过“合式”的音乐修辞彰显了诗词的人文意涵,又超越了诗词的语言意义。在这部作品中显现出现代器乐的精湛技艺,它“孕育”于人声却又“反哺”了人声。《江城子》中清晰可辨的“氤氲”声态,是中国气论哲学在音乐上的典型表达,由此引发“响晕”作为一个有明确意义与内涵指向的美学概念。

 

杨丹赫:美国音乐教育家兰德尔·奥尔索普的开放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

兰德尔·奥尔索普建立了其独创的开放音乐教育哲学,对当代学校音乐教育和器乐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启示作用。通过对开放哲学三大要点——民主教育、创新传统和综合能力的剖析与解读,探讨开放哲学的核心内涵与存在问题,试引起中文语境下音乐教育从业者的广泛思考。


分析·研究


姚恒璐:五声性线性思维和声在泛调性、无调性技法中的实践

线性思维和声手法在西方20世纪以来音乐作品中去功能化的历史背景下,曾经涌现过大量应用在中国民族调式和声中创作实例。所列举的创作例证中,强调出种种不同音乐的写作风格,其作品在半音化运作的同时,还兼顾本民族的调式特征,在其创作的多声部组织当中,多侧面地体现出五声性和声的线性思维特征。

 

  明:武满彻电影音乐创作分期及风格

武满彻的电影音乐创作在作曲观念及技法、新声音的挖掘与实践、日本民族音乐和乐器的再认识与运用、声画结合等方面均有建树,在“模仿”“探索”“沉淀”及“归一”四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形成属于武满彻独有的电影音乐创作风格。

 

  晴:周文中《大提琴协奏曲》:一幅声音山水长卷

《大提琴协奏曲》是周文中于1992年完成的他唯一一部协奏曲,是“20世纪大提琴文献中及有持久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这部协奏曲基于核心音组及其变形,形成一个“变的演进”——一幅声音山水长卷,并通过大提琴与乐队展现出人与山水的关系,展现出作曲家基于中国哲学、美学的审美境界。

 

  瑾:肖邦钢琴音乐中的古典主义风格——一个演奏家的视角

肖邦的钢琴音乐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样式,具有古典主义音乐的秩序、平衡和理性。《F大调练习曲》(Op.10/8)就具有这种古典主义风格。这种古典主义风格既是作品所固有的,又得益于演奏家对音色、触键、音响、速度、节拍、律动、复调、织体及踏板的把控,诉诸演奏家的视角。

 

《音乐艺术》2021年第14期总目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