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组织一次全国性的中国音乐作品比赛,征求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曲……最优者奉赠奖金墨西哥鹰洋100元。”“希望这项比赛最终会产生一首能够让我带往各地去演奏的钢琴曲,以便我有机会在其他国家介绍中国音乐,对于中国音乐我已有所了解并由衷地欣赏。”这封齐尔品写给萧友梅的信件,开启了创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的先河。
Alexander Tcherepnin,1899.1.21 - 1977.9.29
齐尔品(Alexander Tcherepnin,1899.1.21 - 1977.9.29),原译名切列浦宁,也译为车列浦宁、车列浦您。“齐尔品”这一名字是其拜著名戏剧理论家齐如山为义父时,所取的中文名。齐尔品出生于俄罗斯的音乐世家,父亲尼古拉斯·切列浦宁是俄罗斯贾吉列夫芭蕾舞团的音乐指挥,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这也使得齐尔品在幼年时就有机会接触音乐界和舞蹈界的知名人士。母亲是一位能够演唱俄、德、法等国的歌曲和浪漫曲的次女高音。齐尔品从小学习钢琴,14岁以前就自己摸索着作曲,他称这一时期为“直觉创作的时期”,15岁时,他便能够写作钢琴曲和乐队作品。1917年考入圣彼得堡音乐院,不久后便爆发了“十月革命”;1918年8月迁居格鲁吉亚,就读于第比利斯音乐院校;1921年全家定居巴黎,进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和钢琴;1934年4月抵达上海,开始其远东之行。
初次来华,引领“中国风味”钢琴曲风尚
齐尔品曾在自传中写道:“在我的民间音乐‘探索阶段’初期,也就是1934年,我动身前往中国和日本,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巡演。本打算在每个国家呆上几周的时间,但是在那里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是如此吸引我,以至于我在日本和中国的居留时间持续了整整一年。回到欧洲后,很快我又重新返回了东方(远东),又住了一年的时间。我在那里举办音乐会、授课并学习。”1934年4月12日,上海《字林西报》以标题“年轻作曲家在上海”报道了齐尔品的到来。在这里,他结识了时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校长——萧友梅博士。萧友梅闻其名望曾多次登门拜访,并为其撰写长篇介绍文章,称赞其表演、著作及“九音音阶”理论。同年的5月21日,齐尔品离沪赴京,并给萧友梅留下了以上信件。11月9日下午的国立音专,由齐尔品、查哈罗夫(Boris Zakharoff)、萧友梅、黄自和欧萨可夫(S.S. Aksakoff)组成的审查委员会最终评出结果,拔得头筹的是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齐尔品对该作品甚是满意,在开头的评语处写道“Without doubt……”(毋庸置疑……)。次年10月,齐尔品又在美国《音乐季刊》第21卷第4期上的《现代中国的音乐》一文中称《牧童短笛》“具有清新纯真的风格,并老练地运用了对位技巧”。
1935年底,为了出版亚洲年轻一代作曲家的优秀作品,齐尔品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家名为Collection Tcherepnine的出版公司,公司的商标便是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的形象,出版的乐谱编号No.1就是贺绿汀的《牧童之笛》,由此可见齐尔品对于这首乐曲的喜爱。该出版社一直维持到1937年,存续的4年里共出版了40本中国和日本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如刘雪庵的歌曲、贺绿汀的钢琴和声乐作品、老诚志的钢琴作品等。
1934年11月26日,在新亚酒店大礼堂内举行了庆祝国立音专成立7周年的音乐会,同时举行“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颁奖仪式。“休息时俄国作曲家车列浦您先生公开颁给应征‘中国风味钢琴曲’得奖者之奖品,并由头奖得者贺绿汀君弹奏其创作之头奖钢琴曲,博得听众热烈之掌声。”(国立音专校刊《音》第48期)。这次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对于当时的中国音乐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鼓励了中国年轻一代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也让当时的中国音乐深刻地感受到中国音乐创作中民族色彩的重要性。1935年年初,齐尔品还在自己的演奏会上列入了这些获奖的作品。1935年2月5日,国立音专向其颁发了由萧友梅签署的聘书,聘请他为国立音专的名誉教员,2月6日,齐尔品即将离开上海返回欧洲,他来到国立音专告别,并与评委会成员及头奖的获得者贺绿汀拍照留念。
(左起:黄自、查哈罗夫、齐尔品前任夫人(Luyzin Wiks)、齐尔品、萧友梅、欧萨可夫、贺绿汀)
二度来沪,指导提携年轻一代作曲家
1936年春天,齐尔品抵达上海,5月4日在国立音专的江湾新校舍合影留念。齐尔品的二度来沪,给予了当时的国立音专的学生以无私的帮助。在一些回忆齐尔品的文章中,刘雪庵的两篇最具代表性,一篇为《话别车尔普尼您先生》发表在江西出版的《音乐教育》(1937年4月),另一篇《怀念俄国作曲家车列普宁》发表在台湾的《音乐与音响》(1983年6月),该期还刊登了贺绿汀的《怀念齐尔品先生》。1937年3月14日上午,刘雪庵去齐尔品下榻的宾馆拜访,这是齐尔品与其在前一天的电话中约定好的。到达之前刘雪庵心想“不见他又是三个礼拜了。不仅没有新的创作,连他要我把自己作的《中国组曲》重新改为大的管弦乐队谱,也未曾动手再次尝试,我真的太懒了!”。由以上文字可见,齐尔品在上海期间一直保持着对刘雪庵的指导。见面后,齐尔品对刘雪庵说“如果《中国组曲》还没有改编好,他在回美国的船上可以帮忙改编”。文章中还记录了齐尔品的原话:“今晚我八点钟离开上海,乘船到美国去,顶好你约密司特谭小麟下午四点钟到这里来一谈,你有空吗? 还有一位 J.Levis 先生也要来,他旅居平沪研究中国音乐有年,最近著了一本《中国音乐之基础》,颇有意思,他很喜欢你的《三歌曲》,你们会见谈谈是很好的,你能同密司特谭一道来吗?”“要是在走前同你们见面谈谈,我是很高兴的。”这些话语也能看出齐尔品对于国立音专学生的真切关怀。当时的谭小麟只学了一年的理论作曲,齐尔品在《现代中国的音乐》一文中称赞他的《子夜吟》为“重要的中国民族器乐曲”。刘雪庵的钢琴作品《中国组曲》,齐尔品原打算介绍到国外出版,后因卢沟桥事变作罢。但此曲后来由我国著名的钢琴家李献敏女士在巴黎、伦敦的广播台及音乐会上不时演奏。齐尔品还曾写信希望刘雪庵能够出国深造,但因为当时的刘雪庵已经投身于抗日救亡音乐运动而未能实现。
作为国立音专的名誉教员,齐尔品曾提过一些建议。他认为中国音乐的发展不必像欧洲过去那样,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等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而是现在就可以跳跃式地一步迈向现代派,正如中国现在已经使用电灯,不必像欧洲那样煤油灯、油灯、瓦斯灯,然后过渡到电灯。也曾多次表示中国当时的专业音乐教育应该做出调整: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先熟悉本国的音乐传统及西洋乐器的技术,然后直接学习20世纪的西方音乐,之后如有必要,再研习欧洲古典至浪漫时期的音乐。
日本的龙吟音乐事务所(Ryuginsha)是齐尔品公司出版刊物的日本总代理,齐尔品与该社签订出版合同,组成“远东现代音乐系列”在中国、德国、日本、美国、法国五个国家发行销售。其中面出版的中国作曲家作品为钢琴曲(贺绿汀2首、老志诚2首)和声乐曲(刘雪庵7首、贺绿汀4首)表现出齐尔品对于中国近代音乐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宣传。1937年3月14日,齐尔品乘船离开上海返回美国,后因种种原因未再来华。
面向国际,推广中国音乐作品
为了使中国近代音乐能够及早的进入国际乐坛,齐尔品借周游欧美的机会,还不忘的介绍中国音乐。1935年5月23日,齐尔品在美国的NBC 电台演奏了台湾作曲家江文也作品;10月22日,在德国慕尼黑举办了以“今天的中国与日本”为主题的音乐座谈会;11月22日在巴黎的肖邦音乐厅演奏了贺绿汀、老志诚的作品。
1937年,齐尔品与李献敏女士在法国喜结连理。李献敏是国立音专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校期间,她的钢琴水平是全校最高的,经常在音乐会上担任重要的钢琴独奏,深得老师查哈罗夫的欣赏。她是国立音专第一届毕业生,也是第一位本科毕业生。就读期间曾获得两次甲奖优等生(免一年学费),一次乙奖优等生(免半年学费)。本科毕业后,李献敏进研究班继续深造。不久后萧友梅校长为李献敏争取到一份中比庚子赔款的奖学金。1934年10月11日,李献敏前往比利时皇家音乐院继续深造。
萧友梅为李献敏留学致委员会公函及委员会复函
原刊《音》第47期
婚后,齐尔品对李献敏女士说:“在外国,演奏西洋作品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却没人演奏中国作品。作为中国人,你的责任就是要演奏中国作品。”他和李献敏女士都以行动实践了这句话。1940年代末,西方对于中国现代音乐的了解,包括与中国年轻一代音乐家的接触,基本上都是以齐尔品夫妇为纽带。
齐尔品、李献敏夫妇
中国当时在国外的音乐家,比如周小燕、斯义桂、喻宜萱、萧淑娴、蒋英等人都与他们夫妻是朋友。周小燕与齐尔品的相识源自于一场宴会,当他得知周小燕与其弟弟周天佑刚从中国抵达法国还未入学时,便介绍他们入巴黎音乐师范学校。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捷克音乐家邀请齐尔品去参加“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他立刻便想到邀请周小燕一起同去。他建议李献敏与周小燕到这次国际音乐会上介绍中国音乐作品。会演期间,李献敏演奏了贺绿汀、老志诚诚、刘雪庵等中国作曲家以及他本人写作的中国风格作品;周小燕则演唱贺绿汀、刘雪庵、江文也等作曲家所写作的艺术歌曲。由于周小燕的歌曲数量不够,齐尔品又专门为其改编了云南民歌《桃花店杏花村》,还采用了唐诗《春眠不觉晓》谱写了一首适合发挥花腔技巧的歌曲,由齐尔品亲自伴奏。演出结束后,齐尔品还撰写文章介绍中国音乐,以扩大中国音乐的影响。这篇文稿也被刊载在音乐节的史料上,大的标题还用多国语言进行标注。该文阐述了他对中国音乐以及中国音乐家的认识,并介绍了这次音乐节上所演出的中国作品的特点及风格。
齐尔品为周小燕伴奏 《桃花店杏花村》
齐尔品在《现代中国的音乐》一文中曾断言“中国的音乐越具有民族性,就越能在国际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次“布拉格之春”的演出,反响一片大好,随后齐尔品、李献敏、周小燕又赴波兰、英国等地举办音乐会。齐尔品从波兰回到巴黎时,还曾写过一部以中国神话“蚌壳仙女”为题材的歌剧《蚌壳》(后改名为《仙女与农夫》)。由于赴英的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写作女高音部分。这一唱段依旧由周小燕演唱,齐尔品担任钢琴伴奏,演出于伦敦的白宫剧场,受到了英国听众的热烈欢迎。返回巴黎后,他完成了全剧。时隔不久,便在一位法国著名指挥下,演出了该剧,虽然剧本以法语演唱,但完全不失中国风格。
结语
齐尔品在音专举行的开创“中国风味”钢琴曲先河的比赛,指导提携年轻一代作曲家、在国际上推广中国音乐,这些无不显示了他对中国文化,中国音乐的热爱。齐尔品对世界音乐有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以卓越的才华和创作理念, 为中国风格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近现代音乐发展的浪潮中, 对于钢琴音乐的中国化探索已走过一个世纪, 这其中有困惑迷茫, 有收获创新。从齐尔品创办“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可以看出, 钢琴音乐是可以将西方的创作手法与中国民族的特色相结合, 做到中西古今、雅俗共赏。我们要承载前辈大师的叮咛嘱托, 将这条路走得愈加平坦宽阔。钢琴音乐中国化发展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音乐,也要取西方音乐的精华为之所用, 兼容并蓄, 创新综合, 使中国钢琴作品在世界钢琴文献中拥有一席之地!适值齐尔品诞辰125周年,作为国立音专第一位外籍名誉教员,bob体育在线投注整理和回顾他与上音的情缘,以此来纪念先生的高尚品格以及与国立音专的相互帮助。
参考文献:[1]贺绿汀.怀念齐尔品先生[J].音乐艺术,1982,(03):1-2.DOI:10.19359/j.cn31-1004/j.1982.03.001.
[2]刘雪庵,刘学苏.怀念齐尔品教授给我的教导[J].音乐艺术,1982,(03):6-7.DOI:10.19359/j.cn31-1004/j.1982.03.004.
[3]江定仙.纪念齐尔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04):3-12.DOI:10.16504/j.cnki.cn11-1183/j.1982.04.001.
[4]周小燕.深挚的怀念——忆热爱中国的大音乐家齐尔品[J].音乐艺术,1982,(04):114-115.DOI:10.19359/j.cn31-1004/j.1982.04.016.
[5]B·柯雷德 ,欧阳美伦 .中国过去和现在的钢琴教学——访钢琴家李献敏[J].音乐艺术,1984,(04):16-21.DOI:10.19359/j.cn31-1004/j.1984.04.007.
[6]钱仁康.齐尔品先生与中国——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齐尔品85周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J].音乐艺术,1985,(02):19-24.DOI:10.19359/j.cn31-1004/j.1985.02.005.
[7]戴鹏海.上海举行齐尔品90诞辰纪念音乐会[J].音乐艺术,1990,(01):33.DOI:10.19359/j.cn31-1004/j.1990.01.007.
[8]廖辅叔.关于齐尔品[J].中央音乐学院学 报,1991,(01):89-90.DOI:10.16504/j.cnki.cn11-1183/j.1991.01.015.
[9]廖辅叔.悼老校友李献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03):82-83.DOI:10.16504/j.cnki.cn11-1183/j.1992.03.020.
[10]钱仁平,张雄.齐尔品与国立音专——bob体育在线投注图书馆馆藏相 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 院),2013,(02):6-16+4.DOI:10.19359/j.cn31-1004/j.2013.02.001.
[11]白皓.齐尔品举办“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对近现代钢琴音乐中国化发展的启示[J].黄河之声,2015,(24):81-83.
[12]齐尔品,孙兆润.齐尔品简明自传[J].人民音乐,2021,(02):86-91.
[13]何依霖.浅谈俄裔作曲家齐尔品中日音乐活动的贡献及影响[J].音乐生活,2021,(02):90-93.
资料整理:陈建华
学术支持:陈 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