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校友通讯第99期内容摘要
教卫党委书记陈克宏观看声歌系学生排演外国经典歌剧片段
意大利歌剧导演劳拉·柯索女士应邀自5月17日至27日来我院举行大师班,为声歌系四、五年级学生讲学并排演外国经典歌剧片段。在劳拉·柯索女士、王凯蔚教授、吴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十天的强化训练,5月27日晚,同学们悉数登上贺绿汀音乐厅的舞台,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台精彩的演出,博得广大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莫扎特的《女人心》、多尼采蒂的《爱之甘醇》、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比才的《卡门》、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和《波西米亚人》等经典歌剧片段被一一搬上了舞台。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演唱以及专注、贴切的表演,较好地诠释了剧情并生动刻划出各种人物形象:贪婪的医生巴尔托洛和机智正直的理发师费加罗;坚定的菲奥尔迪利吉和轻浮的多拉贝拉姐妹;善良但软弱的农人内莫里诺和江湖庸医杜卡尔玛拉;诗人霍夫曼与女友安东尼娅;桀骜不驯的卡门与痴爱她的军官唐豪瑟;贫病交加的咪咪和深爱着他的鲁道夫等人物形象。最后,在约翰·斯特劳斯的歌剧《蝙蝠》著名唱段《都是香槟惹的祸》的合唱曲中,音乐会落下了帷幕。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院党委书记林在勇、副院长唐立兔等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祝贺同学们演出成功。
我院“昕悦”组合奏响市民文化节
5月31日下午,bob体育在线投注民乐系“昕悦”组合经市教委推荐参加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演奏大赛高校专场展演,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8所高校西洋、民族管弦乐团同台献技,展现高校艺术团队丰硕成果,参与市民文化建设,普及传播高雅艺术文化。
“昕悦”组合10位成员现场演绎了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行街》,以及以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的古曲《妆台秋思》,其行云流水般的酣畅乐音赢得满堂喝彩。
该组合成立于2011年,通过指导老师民乐系成海华副教授的专业训练,对江南丝竹的演奏技法、旋律风格,以及乐器、演奏者之间的交流配合有深入的认识,曾先后获得第七届“长三角”地区民族乐团展演保护传统音乐文化优秀演奏奖(2011年12月)、第八届“长三角”地区民族乐团展演保护传统音乐文化最佳演奏奖(2012年12月)以及获第九届“金钟奖”传统音乐组合优秀演奏奖(2013年10月)。经过现场专业评委打分,“昕悦”组合由上海市民文化节组委会授予“100支优秀市民乐队”称号。
廖昌永副院长谈音乐的歌唱性
6月5日晚,我院副院长廖昌永教授到指挥系开展讲座。此次讲座的形式和以往有些不同,同学们可以围绕讲座主题,积极提问互动。讲座过程中,有同学希望了解歌者对指挥的理解,廖昌永副院长用“舒服”两个字予以概括。指挥想要让歌者唱得舒服,必须对声乐有所研究,要能够理解作品中的语言,逻辑重音及韵律等等。西方音乐的特点是连贯,而在歌唱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将歌词念好,分清楚其中的重音弱音,理解歌词,抓住其中的停顿和换气,每一句的语气和神态如何,这些都是歌者必须要做的。他在讲座中还谈到许多关于歌剧方面的知识,比如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别,前者是歌者的道白,后者则是抒情,为此他还亲自示范,让同学们体会其中的不同。尤其强调了歌唱时的留白,要留给观众们想象的余地,在唱歌剧的时候语气感尤为重要,只有了解其中的剧情,明白音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才能真正的唱好。在回答问题环节,廖昌永副院长提到,他原本觉得自己已经算是爱学习的人了,可繁多的事情还是让他常常只能在演出前二十天才开始准备,而国外的歌者们常常花一年的时间去准备一部歌剧,将其研究透彻,这种认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在讲座的尾声里,指挥系的老师们感谢廖昌永副院长百忙之中抽空来指挥系讲座,此次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我院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萨满艺术研讨会”
2014年5月29日—31日,我院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萨满艺术研讨会”。该研讨会作为我院2014年度重大活动之一,由上海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bob体育在线投注“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与韩国汉江大学“东北亚音乐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定位小型、高端、跨学科、探前沿。并力邀来自中国、韩国、匈牙利、日本、蒙古、菲律宾、越南以及台北等20余名在该领域具有突出成就的学者,另有40余名各高校师生前来参会。来自匈牙利的国际萨满研究会主席Mih ly Hopp l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主题发言。
我院师生亮相亚信峰会文艺演出
此次峰会是上海继2010年世博会后举办的又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国际活动。我院教师们在文艺晚会上为各国领导人献演了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的中国民歌《小河淌水》,以无伴奏演唱的形式展现出他们超群的艺术水准。
廖昌永教授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的杰出的中国歌唱家之一,曾在一年内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三项国际大赛的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
杨光副教授是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1996年获法国昂热国际声乐大赛女子组第一名。1997年被选派参加英国卡迪夫国际声乐大赛,并最终摘得大奖,实现了中国人在此项大赛中零的突破,被英国媒体誉为“声音奇迹”。
青年教师刘恋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金钟奖声乐演唱比赛铜奖,第十二届意大利奥尔维托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第一名空缺)。曾在2007年的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上与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共同演绎了“永恒的朋友”。
万历万象万家春乐音乐韵乐心神
应傅成贤纪念奖学金创始人何国庆先生之邀,5月21日,我院部分历届傅成贤奖学金获得者在敬华艺术空间举办“音韵妙赏”音乐会,为何先生举办的“万历万象”书画展览增添听觉旨趣。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桂其出席并欣赏音乐会。
“风雅颂——中国原创艺术歌曲研讨会”在我院举行
5月7日上午,由声乐歌剧系组织召开的“风雅颂——中国原创艺术歌曲研讨会”在我院学术厅隆重举行,研讨会由廖昌永副院长主持。著名画家、学者范曾先生,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先生和著名播音指导方明先生到会。三位专家与在场的师生一起交流了他们研习中国文化的心得。范曾先生谈了他对中国传统诗歌的理解、认识,以及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的评价,赵忠祥先生号召青年学子要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方明先生还当场背诵了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记》。三个人的发言均博得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觉得获益匪浅。
作为第31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我院承办的演出项目之一,5月6日晚,“风·雅·颂”——范曾诗词艺术歌曲廖昌永独唱音乐会在上海文化广场隆重上演。市文联、市教委及我院领导出席并观看演出。
当晚的音乐会曲目将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范曾先生的诗词作为歌词,徐沛东、赵季平、孟卫东、印青、关峡等著名作曲家为诗词作品作曲,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我院副院长廖昌永演唱。音乐会还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主持赵忠祥、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主席瞿弦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方明、空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温玉娟、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徐敏、全国小说演播艺术家徐涛等现场朗诵,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朱军主持全场节目。
我院举办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珍贵手稿文献纪念巡展
我院中西融合 亮相“上海之春”
上音参加“上海之春”的最大优势,在于源源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作。今年的“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一批新近出炉的国内外比赛金奖得主将各领风骚,参加演出的学生覆盖了从上音附小到研究生各个阶段涌现的优秀人才;而“南与北的对话”系列音乐会,把上音和中央音院作曲家们的新作品进行“混合表演”,让沪上乐迷们品味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究竟有何异同。据统计,bob体育在线投注将在本届音乐节推出54位新人、45部新作,数量之多、力度之大,为近年来罕见,这也将让市民们认识一批“舞台新面孔”,成为原创旋律的首批感受者。
世界著名管乐大师沃克尔·泰斯曼来我院
3月20日下午举行了莫扎特大管作品研讨会,围绕由莫扎特创作并流传于世的第1部以大管作独奏乐器而作的管乐协奏曲即《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的创作、意义、演奏方式与表现技巧等方面展开研讨。通过Volker Tessmann教授的示范演奏,从而深刻把握莫扎特音乐作品的风格,对更好地诠释莫扎特大管作品进行思考。当晚,在小音乐厅举办了Volker Tessmann教授独奏音乐会,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反响良好。
美国指挥家彼得·维特来指挥系举办大师课
胡靖舫老师答学生信
…………今天有点空特给你回信。我想许多声乐上的理论知识你都看过,现只就你提的具体要求谈谈吧!
真假声结合及共鸣腔的关系。这和正确的运用气息是分不开的。首先喉头要微下,不可吊。再是喉咽腔打开及气息的控制要好。我常说的要唱得好,必须三稳定,就是这三方面,喉咽腔打开还包括下巴放下来,硬软口盖的抬起。这些都要灵活、松弛、不可僵。初学的学生除了练声以外,我要求每晨练三个动作:
一是练呼吸,两肩间支持,先吸口气,再缓缓吐气,数1、2、3、4、5、6、7、8、9、10。吸气像闻香花,吐气像叹息,约十次;
二是大张嘴,也是十次,下巴必须放下,硬软口盖要抬,不可僵;
三是伸舌头,尽量伸出来,也同样不可僵,也是十次即可;
四怎样使喉头放下呢?下巴放下,保持吸气状态,还有练唱高音不可太用劲。因声带本身到高音会变薄,缩短,边缘振动。因此不可用劲,增加压力反而唱不出流畅的音质音色,同时气息的适当的支持在小腹及两肩间。
------------------------------------------------------------------------------------------------------------------------------------------------------------------------------------------------------------------------------------------------------------------------------------------------------------------------------------------------------------------------------------------------------------------------------------------
追忆闵惠芬
孙承骅
2013年11月27日,上音附中在东平路9号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在校园合影完后时间已到中午,我们来到食堂领取了午餐,随便找了张桌子坐下。嘿!见闵惠芬笑嘻嘻地走了过来在我对面坐下,巧!虽多年交往,平时也难得一见,更难得有机会闲聊。
闵惠芬是快人快语,平时就爱说笑。我们先是一番寒暄,接着我见她依旧大快朵颐享受着红烧肉美味时,便开始发表“高见”,劝她“少吃肥肉”,她笑笑说“我知道”!接着聊起如今我们都已是满口假牙的年纪了,而她对自己的牙齿却吹嘘了一番,说她现在“甘蔗照样能啃”。接着又谈起了她的“痛风”,说到饮食控制不容易时,她淡淡地说了句“能吃就是福”啊!后来我又劝她有时间应该“总结人生,自己写书,把精彩难忘的往事记录下来”,闵惠芬表示她正在筹备酝酿中……。
很快饭吃完了,她一推筷子起身,顺口说了句“对不起,我先走了,回去还要准备演出呢”,于是便匆匆离去。没想到老同学闵惠芬这一走就再也没见着了,“我先走了”这仓促的告别语,竟成最后的诀别!
------------------------------------------------------------------------------------------------------------------------------------------------------------------------------------------------------------------------------------------------------------------------------------------------------------------------------------------------------------------------------------------------------------------------------------------
刘思同二三事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黄登辉教授
1955年夏天我和刘思同同时考上上音钢琴系,他高挑的个子、苗条的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用现代人的眼光完全是一个标准的帅小伙子。他为人宽厚、文质彬彬、礼貌待人、谦虚谨慎、乐于助人。
在众多的优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他的钻研执着的精神。入学不久,他经常去请教作曲系调干生李文学(当时好像是大校军衔),研讨一些政治理论问题。因为他的父亲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对其父亲在认识上的问题与李文学同学进行深入的探讨。李就帮他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性质,使他能比较客观正确地认识父亲。一位来自不同社会制度的青年走进新中国的高等音乐学府,要跟上时代步伐,他特别地用心,他靠拢组织,追求进步,凭着顽强执着的精神,他对共产党忠心不渝,终于在晚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在情理之中。
他活到老学到老,在北京工作期间,经常与周铭孙同学探讨钢琴表演艺术,切磋钢琴技艺。到了上海工作就常与李民铎同学研究钢琴演奏法。虽已花甲之年心中常有学习之心,就拥有前行的动力,刘思同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执着精神从学习摄影也很能说明,从最初的数码相机,到最后的长枪短炮似的高级摄影器材,他的技艺不断上升。有次周铭孙跟我说,他询问刘思同一个摄影的技术问题,结果刘思同花了很多时间非常详尽地告诉他。另一次在钢琴艺术封面上看到一帧让人眼睛发亮的照片,此人眼睛炯炯有神充满睿智、帅气、神气——他就是挚友李民铎,拍摄者刘思同,可见他的钻研精神。
另外刘思同还有其他的才艺。他的嗓音浑厚,对声乐也很有兴趣。记得有一年元旦晚会,钢琴系有个节目就是上演歌剧唐—吉歌德片段,唐吉歌德角色非刘思同莫属,他戴上头盔、手持长矛、身披甲胄,在台上就是个活脱脱的唐—吉歌德。台上一亮相,用他深厚的嗓音唱上一段咏叹调,立刻引来满堂喝彩,乐倒一大片人,演出非常成功。上个世纪有一次遇到管弦系拉贝大朱迪同学,他告诉我,在上海常与你们钢琴系的刘思同切磋声乐艺术。可见他兴趣广泛,做啥事都认真的人。
我们有幸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迎来了钢琴事业的蓬勃发展。刘思同同学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老师,但在他身上有着不普通的品格,有不少的优点,有不少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1960年毛泽东在接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表达了他的生死观。我们正处于这种七上八下的年龄段,望各位老同学多保重。也许在若干年的不久将来老同学必有机会再重逢,不在上海、北京而在天堂,到时不开追思会,我们欢聚一堂庆相逢。
点滴忆思同
·肖 酩·
我知道刘思同其人是在1953年,那年上音到广州招生,应考钢琴的不过十馀人,是由范继森和马思荪两位老师当考官的。当我走入考试地点便听其他考生在议论,说今天有一位水平很高的会弹肖邦曲子的考生,大家都很羡慕,可惜当天我并未与他相遇。后来他因故推迟两年才来校,这时我才知道他的名字是刘思同。
我们都是广东人,有一年暑假我们同乘火车回穗,因抵达时间太晚,我就借住在他府上,故而对他家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他家座落在广州的东山区,住在那一区的人不少是有地位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父亲。他是一位很严肃的人,对思同和他的两个哥哥,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我数拾年的脑海中总是出现这样的画面:他父亲年事己高,躺在床上,每天他的三个儿子都要到床前站着听他训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怕自己的记忆有误,曾特地去电籍以求证。刘思同笑了几声说“不是训话,是谈话”,可见给我的印象有多深!同时我还记得他父亲解放前在政界曾是有地位的人,是属于最高一层的,但他不满当政者的所作所为因而和他们保持了距离,我认为他刚强正直,不逢迎权势而又有点孤傲的性格,不可能不影响到刘思同的性格和处世准则。
在同学的数年中,我逐渐感觉到他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不定期给他寄钱,每当他头发已经很长又不去剪时,我就知道他身无分文了。但他从不开口向别人借,都是别人主动给他,只要家里汇款来后,他立即就还。他的专业老师吴乐懿先生知道后也曾每月资助过。他的性格清廉,只要自己过得去就拒绝别人的帮助了。
我们曾经交流过关于钢琴演奏的有关问题,他老是专注於技术方法,而我觉得这样学音乐太枯燥了,他的老师是多讲音乐少讲技术的,我真不知他们是如何配合得好的。不过他这种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使他在晚年的摄影中充分展示出他的艺术才能。他的光影,色彩层次,取景,角度等都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他的艺术细胞滋润着这些照片使他们更富美感和诗意。我对他说,你的每张照片都可算得上是精美的明信片。在他病情已相当严重时,他还给我发了两张风景照,我以为是在外地风景区拍的,但他说:“现在我没力气到外地了,就在上海公园拍的。”他始终都在发掘生活中的美,可惜的是他曾为我拍过照片,但他认为不够理想始终不肯给我。
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有一年他回沪探亲,我们有机会相聚,他告诉我因单位要评定教师职称,要求大家填申请表,写出自己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等等,可他写的全是缺点无一优点。我当即问他“刘思同,你到底想升职还是降职?!”他坦率地回答:“我真的觉得自己缺点很多”这不仅是谦虚,简直是对己严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从另一件事上也反映出他对己的严格,容不得身上有些微污点,在钢琴系支部讨论他入党的会议上,我有一位学生去参加后告诉我:“刘老师为了一件他在文革中做过的事而哭起来,我们都觉得可笑,不知道他错在哪里?”后来我问他:“你真的哭了?”他有点羞惭地说:“倒不是哭,是…”讲不下去了。在文革中谁没有自觉或不自觉的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容不得自己身上沾上一点污垢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音办了一个钢琴业余班,很多教师都到那里教,后来按政策要交税了,因从来没有交税的观念,教师们大多不以为意,但刘思同一定要交,他把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最近一位钢琴老师还对我提起说,“刘思同此人很‘特别’因他这一举动,令大家很被动,因为税务局知道后要来查的,”他的确是老老实实做人。去年,我还问他,当时的业余班是否还存在,他说:“还在呀!”我奇怪了,很多老师为了收入高些都在家教了,我就问他“还有多少老师在教?”他说:“就我一人!”我问:“怎样收费?”答:“还是几十元。”能这样坚持那么多年,他为的是什么呀?!思同从不考虑生活上的享受,他的作为真是匪夷所思的,开始在学校饭堂打饭,后来在家附近买盒饭,天天如此。我告诉他,这样对身体是不好的,但他不听劝告,总说:“我这样很好呀,可以经常换菜式。”去年,有一次我劝了他足足有一个小时,最后我说:“刘思同,看来你这个花岗岩脑袋我真是打不开,只希望能敲开一条细缝就可以了。”他勉强说:“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真可惜呀!
徐嘉生先生曾对我说:“通过编辑范继森先生纪念文集这本书,听了那么多人对他的评价,我更认识他是具有那么多优点的一位好人。”今天我想到刘思同时,也有同样的感触。
学校应该是一片净土,不应浮躁,不能计较名利,要无私奉献。假如学校多些像刘思同这样的教师,我们不是更有希望吗?!
萧酩写於多伦多2014年5月
追思一位平凡的党员教师
——刘思同
刘思同,广东台山人。1932年6月出生。1955年7月考入bob体育在线投注钢琴系本科。1960年9月参加工作。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伴奏教师、组长。中央音乐学院、bob体育在线投注钢琴基础课教师。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6月退休,副教授。2014年3月12日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82岁。
清明前,钢琴系党支部联合退休办举行了刘思同老师追思会。系支部党员、刘思同老师生前同事好友、摄影组代表以及学生代表等20多人,用记忆中的一件件小事,勾勒出他清晰的轮廓。院党委书记林在勇参加了追思会,在听完大家的追思发言后,他说:“听了大家的发言,给我触动很大。虽然我没有见过刘思同老师,但通过大家的描述,刘老师的音容笑貌已经浮现在我眼前。我爱上音,因为上音有许多这样愿意为音乐事业奉献一生的人。我们要弘扬这些老师身上的精神,因为在规则与程序之外的精神文明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多地考量并表达出党为人民服务的本意。我们的学生来到上音这样一所学校学习,除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应学会用所学来报效祖国、报答社会、造福人民。
“他是我心中最朴实最纯粹的党员”
——李民铎和刘思同的故事
我不是党员,对我来说,对党的热爱不是来源于书本和课堂的说教,而是来源于身边榜样对我的激励,而这个榜样就是刘思同。他是我心中最朴实最纯粹的党员。他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感动了我。正因为如此,我对一向低调的刘思同说:“你应该入党”,并激动地冲到系党支部推荐其入党。在这里我要感谢支部考虑了我的意见。刘思同摄影技术很高超,我最满意的照片是他费尽周折帮我拍的《钢琴艺术》杂志的封面,但他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张相片,这种质朴忘我的精神让我想起莫扎特说的一句话:“心使人高尚”。与某些艺术界的名人相比,刘思同不追求钱财,亦无子嗣,但他是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对生活对艺术的忠诚热爱从未动摇。
刘思同是一个博学的人,对诗歌,音乐,绘画等都有较深的造诣。他爱杜甫的诗,曾赠我一本杜甫诗集。对音乐他更是一生不懈追求,他喜欢向其他老师请教,常向我讨教方法,他也乐于收集CD,省吃俭用的他,买原版音碟时竟毫不犹豫,
他还是个清正廉洁的人。有首歌名叫《一无所有》,歌里的那个人因经济上不宽裕而痛苦,但刘思同不是这样,虽然他经济上不富有,但他内心光明,行事磊落,一生对党忠心,在他病重时曾一度需要每天注射两千多元的针剂,我组织了几个好朋友给他捐款,系支部党员也捐款。但他硬是不接受朋友们给他的捐助。他生前一直感谢朋友的关怀,自己却不愿索取任何东西。
“为了能够更好地投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他54岁入党”
——时任钢琴系支部书记李明明的回忆
刘思同老师对上音的情感非常深厚,我和他曾有幸共事,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主要有三点:他非常积极向上。从年轻时代的经历中感悟到——入党能够更好地投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履行一个“四有”公民的职责。他入党的时候已近54岁了,可见他的党性很纯洁,完全没有功利色彩。刘老师待人真诚友善。他与我校双目失明的王叔培老师情谊笃深,由于王叔培老师生活不方便,也常帮王老师解决买菜做饭等生活上的难题,并与其谈生活谈国家,这种融洽的关系和友善的关怀一直持续到王叔培老师去世。
“自1997年患结肠癌以来,
他对病痛没有一丝畏惧。”
——秦有斐记忆里的故事
我和王叔培是刘思同的入党介绍人,我和他爱人的关系也比较好,所以2013年春节,我和支部的五位党员一起去看望重病的刘思同,在走廊里听到医生说,他现在已不能站立,也无法饮食,并且重度感染,我感觉他已危在旦夕。围绕在病床前,看他身薄如纸,命若游丝。支部书记李捷虽然微笑着逗他说:“刘老师,我们今天来是给你布置“作业”的,你要慢慢地好起来,要吃东西,下次我们要来检查的。”他当时用非常微弱的声音说:“谢谢大家,一定一定。”但是我们心情都相当沉重,唯一的希望就是他能进食,并得到最好的抢救治疗。后来听说有好转的消息,李民铎亲自看着他喝下了一整碗鸽子汤。还没出年,他的妻子李淑君冒着寒冷骑着自行车把支部党员们万把元的捐款送回了我家。虽然他们夫妻俩都很倔,不肯收下大家的一点儿心意,但听说刘思同出院后慢慢恢复了拍照和散步的习惯,我们都感到很欣慰。今年冬天最后的两三个月,他病情急剧恶化,先是化疗,结果不理想,又采取放疗。他再也吃不下饭,体能消耗非常厉害,去世前一个星期他已不能连续讲话。最后两三天,我与其妻通电话时,她认为他这次比较困难了。直到最后都没留下一张自己的照片。
自1997年患结肠癌以来,他对病痛没有一丝畏惧。17年间,我一直提醒他复查,但他始终十分淡定。这份安逸超然,非常值得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学习。我这里还代读刘思同生前好友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黄登辉教授和北师大周铭孙教授发来的追思信。
“他这一辈子物质生活非常简朴,而精神世界相当充实”
——钢琴系支部党员的追忆
系支部党员巢志珏回忆道:“同为党员,我与刘思同一起参加组织生活。在我印象里,他信仰真诚,不谋私利。通过与他的交谈,我感到他对国际、国内的事情有许多独到见解,他对党的信念出自他对国家与人民深深的爱。他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即使生病后也非常开朗,他的爱人描述他:身体稍好时,就计划去环球港拍照,可见他对生老病死始终是豁达超然的。
钢琴系原支部书记的许黎韵说:“他们家的兄弟姐妹都在国外,只有他一人回来建设祖国的音乐事业,在他宽广的胸怀中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信仰坚定,热爱共产党,虽然没有获奖的业绩,但不愧是教师楷模,对工作对学生极端负责,对组织生活十分尽心,对人非常真诚,敢说真话,他留下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崇敬与学习。
钢琴系支部书记李捷说:“在建党九十周年支部活动时,刘思同老师曾向我提出想要拜访系主任,原因是很想请教一下一直困扰他在钢琴演奏上的问题,那时他已经80高龄。2013年春天,我接到刘思同老师的来电,声音清晰而愉快,他用那独特的广东口音向我说:“李捷你好,这次‘马克思’没有要我,我又回来了。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我现在很好,又开始拍照了。”不久,我在邮箱里收到了刘老师的邮件,是一个PPT文件,打开文件的瞬间,照片中春意盎然的绿色和爵士配乐让我一下予感受到这位老党员内心的开朗与豁达,,在我心中,这一抹绿色成为了一种永远追求的符号。”
(钢琴系党支部)
本期更多精彩详尽内容请下载完整版阅读:[点击浏览该文件:印刷后99期刊传网版.zip]
追思刘思同
·周铭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钢琴教育法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琴学会顾问周铭孙教授得知刘思同老师去世的消息后,在邮件中写到道: “多年与他的密切交往,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也是一个极其淳朴的人。想起63,64年时,我刚分配到北京,每周日的一大早八点,刘思同肯定准时到我住的宿舍,安排半天时间与我探讨钢琴弹奏问题,长此以往,乐此不疲,这种交流,持续了多年。他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会在某一个阶段特别沉迷于一项他最感兴趣的事情中去。比如,九十年代他收集CD唱片,甚至4,5百元一张的大影碟,他也都在所不惜,这在20年前可是一笔巨款。他又很早地迷上了电脑,在我们都还不会时,他已是我们心目中的电脑高手。近年来,他又热衷于摄影,进了摄影班,更新照相机,对照片精益求精,还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我们都知道,他一贯省吃俭用,每天可以吃盒饭度日,可是他能把全部收入毫不犹豫地投入他的爱好。他真是如此的专一和执着,因此,我感到他这一辈子的物质生活虽然非常简朴,而他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直相当充实的。同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又特别坚持原则,有着很强的党性,这在我们都是望尘莫及的。今天,我们在此深深缅怀他,我想,他会一直活在我们心中的!